首页

SM在线视频

时间:2025-05-28 19:20:14 作者:宁夏发现枸杞新功效 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浏览量:44290

  中新网银川5月27日电 (记者 李佩珊)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养生产品的多元化需求日益旺盛,枸杞精深加工产品开发迎来发展机遇。记者27日从宁夏科技厅获悉,宁夏先后开展枸杞糖代谢基因响应盐碱胁迫分子机制、枸杞叶酚类化合物改善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枸杞子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作用机制、枸杞多糖改善肠道菌群及代谢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等系列研究,发现了一批新的功效成分,开发改善脑功能和治疗糖尿病、抑郁症等功能产品和院内制剂多达15种。

  枸杞产业是宁夏“六特”产业之一,宁夏枸杞自古就是药食同源植物,蕴藏着枸杞多糖、甜菜碱、黄酮、类胡萝卜素等功能因子,具有补肾、润肺、助阳、生津、益气、补虚、明目等功效,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唯一明确可以入药的枸杞。

  近年来,宁夏采取“科技+”模式,深入研究枸杞深加工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和枸杞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据悉,宁夏先后开展枸杞基因组学、功效物质提取、栽培机理等基础研究,构建了枸杞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建立了枸杞化合物数据库。为确保新品种培育取得新成效,宁夏创建了保存2000余份种质材料的枸杞种质资源库,构建了枸杞资源圃、种子低温库和标本库“三位一体”保存体系。目前,“宁杞”系列枸杞良种覆盖中国所有枸杞产区,占全国枸杞主栽品种的90%以上。

  在关键领域,宁夏开展了枸杞种质资源收集与精准评价、枸杞重大害虫生态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枸杞原浆标准体系构建及功能性产品开发、养眼抗衰枸杞产品创制、枸杞根腐病菌拮抗菌及相关微生物群落研究、枸杞蚜虫寄生性天敌昆虫资源挖掘与利用等系列研究。

  研究中,筛选出杀虫作用明显的微生物菌株3个,研发植物源新制剂2个,枸杞害虫综合防治效果达85.59%,化学农药减量30.92%。同时,科研工作中还筛选发现了以枸杞子为主要原料用于防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有效组方杞菊方,突破了枸杞汁发酵护肝等功能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出一批机理明确、功能定向、活性成分提取工艺成熟的抗抑郁、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等枸杞新功能产品。

  与此同时,依托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宁夏先后引进集聚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专家团队,累计布局建设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技术创新中心15家,着力开发枸杞药用、食用、保健等功能产品。宁夏枸杞主产区中宁县还建成宁夏枸杞产业农业科技园区,培育入园科技型企业29家、科技创新平台2个,柔性引进科技创新团队3个,初步形成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检验检测、企业孵化等为核心的科技服务体系。

  据悉,宁夏还将围绕枸杞“药用、果用、茎叶用”多元化发展路径,支持选育具有单株产量高、果粒大、功效成分含量多、高光效、耐热抗盐碱等优异性状的新品种,为枸杞不同深加工产品开发提供专用品种保障。

  同时,宁夏还将继续挖掘枸杞中多糖、多肽、生物碱、黄酮等物质活性效应,系统开展细胞、动物、临床功效评价,开发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炎症、降血糖降血脂等创新药物、院内制剂、枸杞养生膏滋等精深加工产品。(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香港身份证样本随卫星上太空 多种文创载荷将展出

由于地月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发射比地球卫星约束条件更多,对发射窗口的限制也更严格。所谓发射窗口,是指适合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窗口越窄,意味着机会越少。有的航天器一天内不止一个发射窗口,有的一旦错过发射窗口,则需再等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发射。

电视剧《追风者》收官,成为全网首部热度破万的谍战剧

其中,粤曲专场定于11月5日在梧州市文化展览中心剧场举行。本次粤曲专场共有来自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广州、深圳、佛山、云浮、南宁、贵港、梧州等11支队伍参赛。

(巴黎奥运)中国代表团总结前半程表现:捍卫、挑战、突破

自今年一月起,民进党当局将台湾义务役兵期从四个月延长至一年。对此,岛内争议不断。有人认为,服役薪水低,是在剥削年轻人生命,一年后退伍更难与社会接轨。

山东常态化监管医疗保障基金 三年拒付或追回医保基金31.8亿元

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等等,都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事例。

突出联接东盟特色 广西力促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今天的中国,不乏精彩的故事,需要的是精彩的讲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在海外引发热烈反响;中非合作论坛、上海进博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介绍中国经验;“感知中国”“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品牌活动在海外掀起中华文化热潮……一个亘古亘今、日新月异的中国,更生动地展现在世界面前。但也要看到,在国际传播中,还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只有继续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上下功夫,既把“中国事情”干好,也把“中国故事”讲好,才能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